成都航都新表达打造讲中国创新发展故事的样板间
文:蒋伟
古蜀王蚕丛建都双流瞿上城,创新发展农业和纺织技术,成功迈入农耕文明,开启古蜀文明的进程。“蚕丛创新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象征,让成都“天府文化”以及“创新之城”和“成功之都”有了根和魂,是成都浓缩民族创新发展故事最好的讲述地,更成为了成都文广旅局将在今后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宣传的重要文化内容之一。
创新驱动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及各方面建设的重要抓手,从蚕丛创新纺织呈现最原始经纬,到现代航空用科技经纬标注航线并寓意发展,经纬跨越历史文明成功连接古今文化,这就是一部民族创新发展用合作和共赢迈向成功浓缩的精彩故事。如何在国家创新发展大趋势中,在四川成都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推动中找到融合点,形成项目鲜明的打造优势,借力杨帆、借势起飞讲出四川优秀文化和讲好中国精彩故事,是双流区在建设新航都上可做的一篇大文章。

经纬线开启古蜀文明;经纬线标注航空领域。从地到天,文化符号的不变却反映出人类文明巨大的发展与变迁,让双流区“中国航空经济之都”远古与现代文明有了联系。蚕丛改良纺织建立第一个“古都”开始了用创新创造发展生产的生活方式,到古代“都城”以“锦官”为创新文化符号的名扬世界,再到当下成都空港城市满载幸福与成功抵达的寓意,有了到成都做事“都成”文化新符号的命名,仿佛给我们勾勒出以“锦绣”为画面,以“经纬”为内涵寓意创新发展走向成功的路径。“古都”到“都城”再到“都成”历史进程让成都创新发展有了文化的脉络,让故事有了渐进精彩又形象的内容,让传统纺织到现代航空用“经纬”文化符号有效连接融通。
经纬坐标划定了航空的区域,创新发展和正确表达才能催生经济不断的繁荣,“中国”和“之都”的称谓必定具有唯一的文化符号属性。“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应是浓缩民族创新文化的高地,应该建成民族创新精神和文化产业故事的最佳讲述地。“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更应该形成“古都”到“都城”再到“都成”城市创新文化发展的构成板块,建成传统文化与现代航空产业有机联系的共同体格局,打造出有形与无形经纬线纺织出成都“公园城市”和“未来之城”创新发展文化和旅游内循环经济示范地和讲好中国创新发展故事的样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