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融“核”讲好民族创新发展的精彩故事
四川成都融“核”讲好民族创新发展的精彩故事
文:蒋伟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人类社会之所以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其内驱动力就是不断的创新创造。现任国家领导在不同场合都强调,中国进入以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的新时代,说明“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
而当下以讲述中华民族通过创新创造艰苦历程比较完整故事,并能打造一个文旅高度融合的超级IP项目,因受文化和产品等诸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地区或城市能用具体内容呈现表达出来。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美好的未来)
“蚕丛创新精神,开创古蜀文明;经纬之光长照,创新之城永续。”让成都天府文化呈现清晰创新发展的脉络。蚕丛在最远古的成都建立了第一个“古都”,开始了用创新创造发展生产的生活方式,到古代以“锦官”为创新文化符号的“都城”名扬世界,再到当下成都“公园城市”和“未来之城”以及在成都做事“都成”新创新文化的展开,仿佛给我们勾勒出以“锦绣”为画面,以“经纬”为内涵寓意创新发展的路径。
从蚕丛开创文明创新发展纺织造福百姓,到李冰父子创新水利工程有了“天府之国”名扬世界,到古代最具创新产品蜀锦蜀绣等纺织品促成的中国与世界贸易和友谊符号的“丝绸之路”命名,再到当下成都创新驱动发展新锦绣蓝图编织,四川成都在这方面有好的文化基因,更具备了各时期产业发展持续创造呈现完整完善的具体内容。特别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和蜀锦蜀绣等传统工艺品,上千年的创新产品到现在还在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在国内文化遗产中成为民族最伟大创新作品的代表。
让精美纺织呈现的锦绣与天府大地秀美的锦绣和未来建设新锦绣的壮丽蓝图融为一体,仿佛锦绣化经纬连古今,一直在讲述民族创新发展进程精彩的故事。四川省委决定把文化旅游作为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的四川文旅“硬核”何在的提问工作方法,一场四川文旅融“核”的工作将开展,文旅融合、竞相发展的号角吹响。成都市委更把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展开工作部署,力争在大运会前呈现一批高品位艺术空间、文化场景和旅游地标。

(迈入农耕文明改良桑蚕发展纺织体现出蚕丛的创新精神)
以古蜀文明开始到当下现代产业创新发展为展现,用文旅高度融合来表达呈现,是成都“创新之城”文化建设一篇可做成能做好的大文章。四川成都从蚕丛开创文明创新发展生产方式开始,自古以来就具有创新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配套的产业基础,孕育了无数对民族文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仁人志士,是讲好民族创新发展艰难进程丰富故事的极佳地。
各地域文化特色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四川成都的创新文化发展就是民族创新文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以“蚕丛创新精神”为四川成都创新文化的源头,可形成四川成都文旅发展的一个硬“核”,打造出众文化、多地域、各产业的联动讲述格局。以创新发展路径为民族创新故事的讲述逻辑关系,“创新之城”的成都将以源头“蚕丛创新精神”再出发合奏出气势恢宏古今同唱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