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成都视窗 > 娱乐综合 > 文章内容

揭秘高仓健人生:冷峻下的人性之光

作者: 来源: 时间: 2014-11-19 阅读:

  中国人民熟悉的日本艺术家高仓健离去了,引发了一代中国观众的无限怀念,同时带着对一个时代的追忆与思考。这怀念,源自一份敬意,源自他对电影事业的坚守,源自他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积极贡献。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高仓健成为很多中国观众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电影《追捕》,让中国观众第一次认识这位日本男演员,他扮演的检察官杜丘为当时一些中国小伙乃至演员模仿:眼神那么冷,表情那么硬,脸颊那么铁,衣领盾牌似的竖立。

  然而,模仿皆成笑谈。

  “高仓健热”之际,某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一本他的传记。恍然知道,早在《追捕》前20多年,高仓健就已享名战后日本影坛;惊讶发现,很长一段时间他竟是一位英俊的文艺小生;阅后长叹,中年之前他经历太多痛苦:孩子流产,住宅焚灭,婚姻破裂,孑然一身……

  经历如此变故,还能回到摄影机前,大概只能解释为对电影事业的坚守。生活的磨难成为人生的磨砺,昔日的英俊灿烂,化为符号般的“高仓健冷峻”。

  但是,这个“符号”有着丰富的涵义和深沉的解读:透过《车站》中警官英次的内心冲突和痛苦、《远山的呼唤》中逃犯田岛耕作的隐忍与感恩、《幸福的黄手帕》中出狱者岛勇作的挣扎与期待……人们看到的,分明是人性的至真至善、男人的正直与担当,以及战后日本社会的苦难与伤痛。

  这种“冷”与“暖”的统一,见诸其日常生活。高仓健十分低调,很难从媒体上得到他银幕之外更多的消息。偶闻一二事,足见其为人:得悉《追捕》配音的中国演员毕克去世,他发来唁电表达哀悼;拍摄《千里走单骑》,无意间看见中国合作者打喷嚏,悄悄买来一件皮衣……

  冷峻下的人性之光,温暖着观众,成为无以取代的艺术魅力。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高仓健在日本,在中国,乃至在亚洲,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的名字,和山田洋次、熊井启、小栗康平、田中绢代、栗原小卷、吉永小百合、倍赏千惠子、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等一大批杰出的日本电影人,与充满对历史沉痛反思的《望乡》《泥之河》《绝唱》《风雪黄昏》等日本影片一起,同时进入中国人民的视野,成为中日文化交流中值得回顾的一页!这批日本电影人以其艺术才华,更以其反思战争的勇气、对人类和平的真诚向往,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广泛尊敬。

  僻远的村子,女主人在家门口挂上长串黄手帕,迎风飞舞着,向狱中丈夫示意永恒等候的决心……这是电影《幸福的黄手帕》结尾最诗意、最动人的镜头。今日,男主人永远谢幕了,天堂迎接他的,应该就是这最温暖的一幕吧?(记者 廖翊)

上一篇:高仓健情史:与前妻离婚后终生未娶(图) 下一篇:周杰伦晒恋情 粉丝调侃:他高兴得都懒得刮胡子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