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成都视窗 > 娱乐综合 > 文章内容

评高仓健离世:杜丘君,一路走好

作者: 来源: 时间: 2014-11-19 阅读:

  昨日上午,人在高铁上的我正烦躁地刷着信号不稳定的手机,“无服务”三个字仿佛隔绝了我与外界的联系,电光火石之间,“高仓健逝世”的消息出现在新闻推送里,那一刻顿时心塞,心塞的不只是做好写稿的准备,更多的是我对他的不了解,以及我担心更多年轻人在问:“高仓健是谁?”

  不害臊地说,我只看过高仓健的《千里走单骑》,但这部影片在当时的票房和口碑都不算上佳。张艺谋在经历过《十面埋伏》的惨败、经历世人几多嘲讽之后又回归文艺片本质,高仓健是他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砝码,而高仓健也认真细致地完成了这部影片,虽然年轻观众依然没有记住他,中老年观众仍然沉浸在《追捕》、《远山的呼唤》中,高仓健依然用自己的初心拍片,不演英雄人物,塑造普通人的情感,这种思想在2005年前后中国电影市场大片云集的年代显得弥足珍贵。

  印象中,自从1999年的《铁道员》之后,“高仓健”便成为一个电影符号,不苟言笑、双目有神的他不紧不慢地诠释着每一个人物形象,却在无形之中让“男神”的形象刻在中国观众心中。有人评价:“他即使随便揣一个袋子,在大街上晃悠着,从背后看过去就跟别人不一样。”在遍地都是“男神”、人人都自称“男神”的中国娱乐圈,有几个能赶上高仓健的魅力?即使摒弃岁月的沉淀不谈,即使这对一个男人来讲是弥足珍贵的,只是浅薄地从演技和职业道德来讲,高仓健便完爆当代众“男神”。至于“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私人生活,又为他的“男神”称号再加上一枚重重的砝码。

  有一个想法,想从高仓健的《电光空手道》看起,沿着《追捕》、《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铁道员》一部部看过来,试图借此了解高仓健的银幕轨迹,但又怕一旦打开那些尘封已久的影像,却发现岁月的痕迹太重,电影技术的桎梏让那些影像显得陈旧而稍嫌滑稽,演员魅力能否敌过时间侵蚀?是把它呈现在眼前,还是把“高仓健”放在心里,这恐怕是很多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低调的高仓健在1978年通过《追捕》为中国观众打开日本电影之门,他的名字如同清风一般拂过山岗,如今高仓健同样低调地离开我们,我们只能默默祝福:“杜丘君,请一路走好。” □王不动

上一篇:姜文:我是看着高仓健的作品长大的 下一篇:陈道明谈“演员得奖”:中国的奖项含金量未必高

相关阅读